APP下载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搜索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9.药物配伍中,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能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是
七情中的( )

A、 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杀

E、 相恶

答案:A

解析:答案:A. 相须 解析:相须是指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能够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比如,如果一个药物能够清热解毒,另一个药物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它们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患有感冒发热的症状,中医常用的麻黄汤就是由麻黄和桂枝等药物组成,这两种药物都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发汗解表的作用,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这就是相须的药物配伍。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首页
>
医疗卫生
>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9.药物配伍中,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能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是
七情中的( )

A、 相须

B、 相使

C、 相畏

D、 相杀

E、 相恶

答案:A

解析:答案:A. 相须 解析:相须是指两种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能够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比如,如果一个药物能够清热解毒,另一个药物也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它们配合使用可以增强清热解毒的效果,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患有感冒发热的症状,中医常用的麻黄汤就是由麻黄和桂枝等药物组成,这两种药物都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配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发汗解表的作用,加快病人的康复速度。这就是相须的药物配伍。

分享
中医护理三基题库
相关题目
6.下列属于痹症的病因病机的是( )

A.  久居湿地、严寒冻伤

B.  久居炎热潮湿之地

C.  饮食不节,用药不当

D.  外伤跌仆

E.  年老久病

解析:题目知识点[中医病因病机学] 题目解析: 痹症是指因多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导致局部或全身肌肉、韧带、关节等部位疼痛、僵硬、活动不便等症状,常见病因包括久居湿地、严寒冻伤、久居炎热潮湿之地、饮食不节、用药不当、外伤跌仆、年老久病等。因此选项ABCDE均为痹症的病因病机,都能导致病人出现痹症的症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644-2aa8-c08d-7791b12e10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8.方剂组成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 )

A.  药味加减的变化

B.  药量加减的变化

C.  剂型更换的变化

D.  煎药时间的变化

E.  煎药容器的变化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方剂组成变化的几种形式。让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 A. 药味加减的变化:方剂中的药物种类和数量可以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增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比如,如果一个方剂用于治疗感冒,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入一些具有解表散寒作用的药物,或者减少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 B. 药量加减的变化:药物的用量也可以根据病情的轻重进行增减。比如,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药物的用量以加强疗效;而对于一些儿童或老年患者,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C. 剂型更换的变化:有时候同一种药物可以有不同的剂型,比如颗粒剂、丸剂、汤剂等。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方便患者服用。 D. 煎药时间的变化和E. 煎药容器的变化并不是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式,因此不在答案之内。 希望通过以上解析和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方剂组成变化的主要形式。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2bb-1770-c08d-7791b12e10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经络系统的组成是( )

A.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筋、皮部

B.  经脉、络脉、经筋、皮部

C.  经脉、别络、经筋、皮部

D.  经脉、经别、经筋、皮部

E.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经筋、经别

解析: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包括经脉、络脉、经筋和皮部。经脉是人体内部的主要通道,贯穿全身,共有十四条,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络脉则是与经脉相连的支脉,起到辅助调节气血运行的作用。经筋是指贯穿于经脉周围的筋脉,起到支撑和保护经脉的作用。皮部则是指人体表面的皮肤,也是经络系统的一部分。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我们可以把经络系统比喻成人体的交通系统。经脉就像高速公路,贯穿全身,连接各个部位;络脉就像支线道路,连接到主要的高速公路上;经筋就像是路边的护栏和支撑物,保护和支撑着高速公路;皮部就像是道路的表面,也是整个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通过这个比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络系统的组成,以及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个知识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fa5-0d70-c08d-7791b12e10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在雾化的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不能超过( )

A.  40℃

B.  45℃

C.  50℃

D.  55℃

E.  60℃

解析:在雾化的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不能超过60℃是因为高温会导致水蒸气中携带的热量增加,从而对呼吸道黏膜造成灼伤。想象一下,如果水温超过60℃,就好像我们在吸入热蒸汽一样,会对我们的呼吸道造成伤害,引起不适甚至烫伤。因此,在进行雾化治疗时,要确保水温在安全范围内,以保护患者的呼吸道健康。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水温不能超过60℃。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f6-ee10-c08d-7791b12e1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3.小儿泄泻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是( )

A.  湿热泻

B.  风寒泻

C.  伤食泻

D.  脾虚泻

E.  脾肾阳虚泻

解析:答案:A. 湿热泻 解析:小儿泄泻是指小儿腹泻的病证,其中最常见的证型是湿热泻。湿热泻是指由湿邪和热邪侵袭脾胃所致的泻证,表现为大便稀薄,色黄,有臭味,腹痛腹胀,口渴,舌苔黄腻等症状。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小儿的肠胃就像一个小锅,如果进食不当或者受到湿热邪气的侵袭,就会导致小锅里的食物变得稀薄,发出臭味,同时小锅周围也会感到热气蒸腾,这就是湿热泻的表现。治疗湿热泻就需要清热利湿,调理脾胃,让小锅恢复正常运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37-7e40-c08d-7791b12e1005.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进行面刮的操作时刮板与皮肤的角度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E.  不受限制

解析:在进行面刮的操作时,刮板与皮肤的角度应该是45°。这个角度可以更好地刺激皮肤表面的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用刮板的角度太小,比如30°,那么刮板可能无法有效地刺激皮肤,效果会大打折扣。如果角度太大,比如60°或90°,可能会造成皮肤受伤或不适,甚至引起出血或瘀伤。所以,45°的角度是最适合的,既能够有效刺激皮肤,又能够保护皮肤不受伤害。 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够更好地理解面刮时刮板与皮肤的角度选择的重要性。记住,适当的角度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4f6-ea28-c08d-7791b12e10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1.锁肛痔的常见病因是( )

A.  饮食不节

B.  七情所伤

C.  久泻久痢

D.  邪毒郁积

E.  病后体虚

解析:答案:ABCD 解析:锁肛痔是指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肛门周围血管充血、水肿、疼痛等症状。其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节,如辛辣刺激性食物过多;七情所伤,情绪不稳定、过度紧张等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久泻久痢,长期腹泻或痢疾导致肛门周围组织受损;邪毒郁积,体内湿热、瘀血等邪气郁积在肛门周围。病后体虚也可能是导致锁肛痔的原因之一。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长期饮食不节,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容易引发锁肛痔。又如,情绪不稳定、过度紧张的人,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也可能诱发锁肛痔。因此,保持饮食均衡,保持情绪稳定,对于预防锁肛痔是非常重要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37f-9c08-c08d-7791b12e10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3.痰饮、悬饮、支饮、溢饮主要是根据下列哪项而命名( )

A.  饮停部位

B.  饮邪性质

C.  饮邪多少

D.  饮停先后

E.  饮停的原因

解析:答案解析:A. 饮停部位 痰饮、悬饮、支饮、溢饮是中医中关于痰饮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痰饮停留的部位而命名的。比如痰饮停留在胸腔内就称为胸腔痰饮,停留在腹腔内就称为腹腔痰饮,停留在头部就称为头部痰饮等等。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中医可能会诊断为胸腔痰饮,因为痰饮停留在胸腔内引起了这些症状。治疗时就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比如疏通气机、化痰等。这样的分类有助于中医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痰饮病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20dd-2bc8-c08d-7791b12e10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

A.  叶天士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解析:这道题的答案是D,朱震亨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点。在中医理论中,阳和阴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概念。阳代表阳气,阴代表阴气。阳气具有温热、活动、上升的特性,阴气具有凉冷、静止、下降的特性。 朱震亨认为阳气常常有余,即人体阳气过盛,而阴气常常不足,即人体阴气不足。这种失衡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疾病。因此,中医治疗的重点就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阳气和阴气达到相对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到手脚发热、口干舌燥、心烦易怒,这些症状可能是阳气过盛导致的。中医会通过调节饮食、生活习惯、药物等方法,来平衡人体的阴阳,从而改善这些症状。希望通过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朱震亨的观点和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df4-c948-c08d-7791b12e10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2.两脏之阴常相互资生的是( )

A.  心与肝

B.  肺与心

C.  脾与肾

D.  肝与肾

E.  肺与肾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中医的脏腑学说。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肾主藏精,肝与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肝主疏泄,保证了身体的气机畅通,而肾主藏精,是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肝与肾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肝藏血,肾藏精”来形象地描述。 在中医理论中,肝与肾之间相互资生,即肝的功能受肾的滋养,肾的功能也受肝的调节。比如,肝血不足时,会影响到肾的精气,导致肾虚;肾气虚弱也会影响到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因此,肝与肾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重要。 所以,正确答案是D. 肝与肾。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你能更好地理解肝与肾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d10a-1ee2-0b90-c08d-7791b12e10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