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搜索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56.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 )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鲁藜、绿原和牛汉等。他们以《七月》、( )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 ),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 )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答案:国统区、胡风、《希望》、《泥土》、《为祖国而歌》、《泥土》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23.白马湖作家群:白马湖作家群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群体,又称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白马湖作家群得名于杨牧的( )的前言,在这篇文章中杨牧提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白马湖风格”,白马湖作家群只是聚集于白马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社团。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和鲜明的旗帜,但是他们的作品有着相近的文学风貌,即冲淡平和、清醇隽永。白马湖作家群的主要成员多半是( )的成员,代表作家有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朱光潜等人。除了文学活动以外,他们还涉及到教育、出版等诸多领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 )年11 月,( )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 )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 )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 )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野草》:《野草》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诗集,写于( )。作品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 )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 )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出版于( )年8月,除序诗外,共收诗( )首,包括( )年至1921年的诗作,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分成( )辑。( )是《女神》的诗魂,主题是“人”的解放的最强音。《女神》开了一代诗风,标志着中国浪漫主义新诗运动的兴起,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新剧: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 )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 ),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 ),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 ),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通俗小说:中国近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的,在内容上以( )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 )为模式的文人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商品性文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8.春柳社:( )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1907年正式公演( )。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1912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 ),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后期春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 )年至1922年所作的( )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 )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0.《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一个戴獭皮帽子的朋友》《桃源与沅州》等( )篇,均为作者( )年冬重返湘西时沿途见闻的纪实。这部散文集记述范围较广,作者赞美故乡人性美的同时,也暴露某些现实生活的黑暗面。作品将游记、散文、小说糅为一体,熔抒情、叙事和议论为一炉,文笔隽永秀逸,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手机预览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56.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 )主编《七月》得名。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鲁藜、绿原和牛汉等。他们以《七月》、( )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胡风的( ),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 )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答案:国统区、胡风、《希望》、《泥土》、《为祖国而歌》、《泥土》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相关题目
23.白马湖作家群:白马湖作家群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群体,又称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白马湖作家群得名于杨牧的( )的前言,在这篇文章中杨牧提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白马湖风格”,白马湖作家群只是聚集于白马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社团。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和鲜明的旗帜,但是他们的作品有着相近的文学风貌,即冲淡平和、清醇隽永。白马湖作家群的主要成员多半是( )的成员,代表作家有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朱光潜等人。除了文学活动以外,他们还涉及到教育、出版等诸多领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 )年11 月,( )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 )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 )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 )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野草》:《野草》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诗集,写于( )。作品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 )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 )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出版于( )年8月,除序诗外,共收诗( )首,包括( )年至1921年的诗作,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分成( )辑。( )是《女神》的诗魂,主题是“人”的解放的最强音。《女神》开了一代诗风,标志着中国浪漫主义新诗运动的兴起,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新剧:新剧又称文明戏。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一阶段。开始于( )年,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运动的影响下,组织话剧团体( ),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等话剧。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体很多,演出以民族民主革命为内容的政治戏居多。辛亥革命后,新剧很繁荣,以演家庭伦理戏居多。“五四”前夕,新剧趋向衰落,其原因:一是新剧( ),迎合小市民趣味,内容庸俗低下,二是新剧都是( ),没有完整的剧本,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艺术水平和演技很难提高。“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通俗小说:中国近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的,在内容上以( )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 )为模式的文人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商品性文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8.春柳社:( )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员有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1907年正式公演( )。这是春柳社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创作活动,演出在东京引起了轰动,其影响达于国内。辛亥革命后,春柳社员陆续归国。1912年初,陆镜若在上海邀集欧阳予倩等人成立了( ),正式从事职业演剧。它始终保持着春柳社的宗旨和传统作风,因此可算作“后期春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 )年至1922年所作的( )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 )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0.《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一个戴獭皮帽子的朋友》《桃源与沅州》等( )篇,均为作者( )年冬重返湘西时沿途见闻的纪实。这部散文集记述范围较广,作者赞美故乡人性美的同时,也暴露某些现实生活的黑暗面。作品将游记、散文、小说糅为一体,熔抒情、叙事和议论为一炉,文笔隽永秀逸,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