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搜索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18.通俗小说:中国近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的,在内容上以( )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 )为模式的文人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商品性文学。

答案:传统心理机制、中国古代小说传统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8.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 )年11 月,( )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 )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 )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 )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野草》:《野草》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诗集,写于( )。作品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 )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 )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出版于( )年8月,除序诗外,共收诗( )首,包括( )年至1921年的诗作,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分成( )辑。( )是《女神》的诗魂,主题是“人”的解放的最强音。《女神》开了一代诗风,标志着中国浪漫主义新诗运动的兴起,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1.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是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 )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 ),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 )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5.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 )。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7.七月派小说:( )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 )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 ),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 ),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 )主张的先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白马湖作家群:白马湖作家群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群体,又称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白马湖作家群得名于杨牧的( )的前言,在这篇文章中杨牧提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白马湖风格”,白马湖作家群只是聚集于白马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社团。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和鲜明的旗帜,但是他们的作品有着相近的文学风貌,即冲淡平和、清醇隽永。白马湖作家群的主要成员多半是( )的成员,代表作家有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朱光潜等人。除了文学活动以外,他们还涉及到教育、出版等诸多领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人的文学:( )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 )的“理想生活”,提出以(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 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 )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 )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5c58-c0bc-63df5b897f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手机预览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18.通俗小说:中国近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繁荣的,在内容上以( )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 )为模式的文人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商品性文学。

答案:传统心理机制、中国古代小说传统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相关题目
8.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 )年11 月,( )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 )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 )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 )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野草》:《野草》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诗集,写于( )。作品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 )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 )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女神》:《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成熟的新诗集。出版于( )年8月,除序诗外,共收诗( )首,包括( )年至1921年的诗作,以不同的风格形式分成( )辑。( )是《女神》的诗魂,主题是“人”的解放的最强音。《女神》开了一代诗风,标志着中国浪漫主义新诗运动的兴起,对我国新诗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1.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是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 )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 ),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 )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5.中国诗歌会: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 )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 )。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7.七月派小说:( )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 )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 ),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 ),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 )主张的先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白马湖作家群:白马湖作家群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群体,又称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白马湖作家群得名于杨牧的( )的前言,在这篇文章中杨牧提出中国现代散文的“白马湖风格”,白马湖作家群只是聚集于白马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社团。他们没有响亮的口号和鲜明的旗帜,但是他们的作品有着相近的文学风貌,即冲淡平和、清醇隽永。白马湖作家群的主要成员多半是( )的成员,代表作家有夏丐尊、叶圣陶、丰子恺、朱光潜等人。除了文学活动以外,他们还涉及到教育、出版等诸多领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人的文学:( )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 )的“理想生活”,提出以( ),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 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 )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 )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5c58-c0bc-63df5b897f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