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搜索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11.《彷徨》:《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 )篇。首篇( )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 )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表现为: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答案:十一、《祝福》、《离婚》、“画眼睛”“勾灵魂”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57.七月派小说:( )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 )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 ),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2.大河小说:原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李劼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 )《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野草》:《野草》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诗集,写于( )。作品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 )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 )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6.“农村三部曲”: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 )。这三部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 ),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 ),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 ),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95378.htm" \t "_blank" 旧中国 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5.两个口号论争:两个口号论争是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 )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 )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象征诗派:以( )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 )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②运用新奇的( ),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 )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 )手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的第一个( )。由郑伯奇、沈端先等发起,( )年秋在上海成立。社长郑伯奇。出版《艺术》和《沙仑》等戏剧刊物及《戏剧论文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新兴戏剧及"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先后组织了两次公演,介绍了法国左翼剧作家罗曼罗兰的( )等具有革命倾向的剧目。它有力地促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戏剧理论建设,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 ),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 )主张的先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 )。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 )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的《怂恿》、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地之子》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2.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 )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 )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题目内容
(
填空题
)
手机预览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11.《彷徨》:《彷徨》是鲁迅的小说作品集,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 )篇。首篇( )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 )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彷徨》的艺术技巧“圆熟”表现为:深广的历史图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渗透感情;( )的白描手段;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的意义。

答案:十一、《祝福》、《离婚》、“画眼睛”“勾灵魂”

现当代文学考研填空题A
相关题目
57.七月派小说:( )主持的《七月》、《希望》等杂志,在抗战时期( )进步文艺界很有影响。它团结了路翎、丘东平等小说作者,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活的一代人的心理状态,作品充满了生活的血肉感,以及对于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这些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比七月派诗歌更能体现胡风的理论主张,多数都被编入( ),并由胡风亲自撰写序文,故称之为“七月派小说”。代表作有路翎《财主底儿女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2.大河小说:原是法国文学中的一种形式,特指那种多卷本连续性并带有历史意味的长篇巨著。李劼人曾留学法国,受其影响。30年代中期,他以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变迁为基本线索,完成了三部曲式的历史性宏篇巨著( )《大波》,具有宏伟的构架与深广度,被人称为是“大河小说”,其长篇巨著亦被称为“小说的近代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野草》:《野草》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诗集,写于( )。作品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 )与愤懑;《影的告别》《死火》《墓碣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 )心境;《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6.“农村三部曲”: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是《春蚕》( )。这三部小说,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 ),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 ),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 ),正好反映出了那个年代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195378.htm" \t "_blank" 旧中国 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因此,这三篇小说也是姐妹篇,合起来称为“农村三部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5.两个口号论争:两个口号论争是指1936年上海左翼文学界关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这两个口号都是因日寇扩大对华侵略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为适应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而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先由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 )提出,并由此开展了国防文学运动和国防戏剧、国防诗歌活动。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由党中央特派员( )到上海和鲁迅、胡风等商量后由胡风撰文提出的。受到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的指责而发生论争。鲁迅撰文提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批评了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左翼领导人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错误。这是左翼文学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由于某些思想分歧而发生的论争。通过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为过渡到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广泛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准备了思想条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96f0-c0bc-63df5b897f0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象征诗派:以( )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作社的( )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②运用新奇的( ),表现微妙的情境。③依靠( )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 )手中。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上海艺术剧社: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的第一个( )。由郑伯奇、沈端先等发起,( )年秋在上海成立。社长郑伯奇。出版《艺术》和《沙仑》等戏剧刊物及《戏剧论文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新兴戏剧及"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并先后组织了两次公演,介绍了法国左翼剧作家罗曼罗兰的( )等具有革命倾向的剧目。它有力地促进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戏剧理论建设,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 ),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 )主张的先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 )。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 )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代表作有彭家煌的《怂恿》、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地之子》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2.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 )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 )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 )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 )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 )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 )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aece-9ecf-77b0-c0bc-63df5b897f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