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搜索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6. 明朝的《大明律》曾经颁布多项禁令,如: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则即构成奸党罪。这些规定旨在( )

A、 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

B、 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

C、 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

D、 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

答案:B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18.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8.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方寸。张升明知年老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镛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夫“脾气”变化表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7.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4.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26. 明朝的《大明律》曾经颁布多项禁令,如: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则即构成奸党罪。这些规定旨在( )

A、 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

B、 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

C、 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

D、 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

答案:B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相关题目
18.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

A.  “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

B.  “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  “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  “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8.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方寸。张升明知年老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镛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夫“脾气”变化表明( )

A.  儒学思想渐趋衰微

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官场风气世俗化

D.  经济文化没有协调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7.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

A.  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

B.  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

C.  能有效避免帝王决策失误

D.  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

A.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  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C.  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  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A.  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  分封制的建立

C.  郡县制的推行

D.  宗法制的确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7.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  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  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  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

A.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B.  反映了社会的转折变革

C.  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

D.  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4.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