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搜索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9.“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答案:B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28.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方寸。张升明知年老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镛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夫“脾气”变化表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5.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a.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3.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b.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9.“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答案:B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相关题目
28.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方寸。张升明知年老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镛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夫“脾气”变化表明( )

A.  儒学思想渐趋衰微

B.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官场风气世俗化

D.  经济文化没有协调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

A.  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  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  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  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

A.  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  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  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  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

A.  “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

B.  “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  “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  “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  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  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a.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

A.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B.  反映了社会的转折变革

C.  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

D.  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

A.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  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C.  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  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强化宗族认同

B.  维护尊卑关系

C.  凸显贵族地位

D.  继承华夏传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3.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A.  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  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  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

A.  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  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  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  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b.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