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搜索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5.《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9.“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8.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e.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甚至严重“异化”。最能体现“异化”的表现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9.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d.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7.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1.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c.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f.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6.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2.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5.《文献通考》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

A、 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 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

C、 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中国古代史政治史练习
相关题目
9.“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  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  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  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  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8.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  宗法制度的瓦解

B.  分封制度的崩溃

C.  等级制度的颠覆

D.  礼乐制度的破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e.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清朝前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甚至严重“异化”。最能体现“异化”的表现是( )

A.  军机大臣参与决策

B.  推行密折制度

C.  内阁负责行政事务

D.  增加行省数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9.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

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d.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

A.  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  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  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7.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士甲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甲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 )

A.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B.  反映了社会的转折变革

C.  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

D.  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1.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A.  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  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  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  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c.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f.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

A.  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

B.  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

C.  能有效避免帝王决策失误

D.  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06.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

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59f75-3450-8ef0-c0a8-d6bdaf4ca212.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