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招募录用
>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搜索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29、民警小张、小李制服犯罪嫌疑人丁某后,怀疑其体内可能藏有赃物,但现场没有检查设备,遂将其带至公安机关进行安全检查。()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24、马某委托同乡村民李某将一些药品带回老家交给马某妻子,李某在途中将药品卖掉,得款1万元人民币,其用其中的500元购买了假币,第二天,李某准备再行购买假币时,被公安机关抓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85-5451-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4、某日,大雾,交通警察小王所在的警务组在高速公路上设点执勤,他们应将执勤点设在收费站或者服务区、停车区,并在距执勤点()处开始摆放发光或者反光的警告标志、警示灯,间隔设置减速提示标牌、反光锥筒等安全防护设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64-119f-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张某因对李某不满,打了李某两耳光,经法医鉴定,未达到轻伤以上伤害程度,因此不能对张某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d-f9bf-4065-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2、交警张某在道路上查处机动车驾驶人王某的违法行为时,应当要求王某出示机动车行驶证,对机动车的类型、颜色、号牌进行核对,并检查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d-f9d1-623e-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9.对房屋出租人的下列行为不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4a-c6ce-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5、在实践中判断或证明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时的辨认或者控制能力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a4-e6bb-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4.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bd-eb51-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3.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黄某又对李某死亡的主观方面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6c-c4f4-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8、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如果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产生了威胁,公安机关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约束时可以使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8d-0d1e-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2.甲(15周岁)、乙(18周岁)合谋绑架人质,在甲去取赎金时,乙未与甲商量便杀害了人质。几个月后两人又绑架了一名人质,在取到到赎金后,又将人质身上的1000元现金抢走。甲的行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70-f47f-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招募录用
>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判断题
)
手机预览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29、民警小张、小李制服犯罪嫌疑人丁某后,怀疑其体内可能藏有赃物,但现场没有检查设备,遂将其带至公安机关进行安全检查。()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分享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相关题目
24、马某委托同乡村民李某将一些药品带回老家交给马某妻子,李某在途中将药品卖掉,得款1万元人民币,其用其中的500元购买了假币,第二天,李某准备再行购买假币时,被公安机关抓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安机关应将赃款1万元予以没收

B.  公安机关应将1万元返还马某

C.  公安机关应没收李某已购得的假币,并将剩余9500元返还马某

D.  马某的损失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解决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描述了马某委托李某将药品带回老家,李某却将药品卖掉并购买了假币。李某被抓获后,问题是如何处理款项以及假币。选项CD为正确答案。因为公安机关应该没收李某已购得的假币,这是违法所得;同时,剩余的9500元应返还给马某,因为这是他的合法财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85-5451-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4、某日,大雾,交通警察小王所在的警务组在高速公路上设点执勤,他们应将执勤点设在收费站或者服务区、停车区,并在距执勤点()处开始摆放发光或者反光的警告标志、警示灯,间隔设置减速提示标牌、反光锥筒等安全防护设备。

A.  1公里

B.  2公里

C.  200米

D.  500米

解析:题目解析 某日,大雾,交通警察小王所在的警务组在高速公路上设点执勤,他们应将执勤点设在收费站或者服务区、停车区,并在距执勤点2公里处开始摆放发光或者反光的警告标志、警示灯,间隔设置减速提示标牌、反光锥筒等安全防护设备。答案选择B,2公里。这是为了在大雾等低能见度情况下,提前为驾驶员提供充足的警示和减速距离,确保他们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并减速,从而增加交通安全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64-119f-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张某因对李某不满,打了李某两耳光,经法医鉴定,未达到轻伤以上伤害程度,因此不能对张某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中描述了张某因不满而打了李某两耳光,但经过法医鉴定发现未达到轻伤以上的伤害程度。根据情况,不能对张某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因此,选项 B 正确。治安管理处罚需要基于实际伤害程度来确定,而这里的伤害程度并未达到轻伤以上的标准,所以不能处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d-f9bf-4065-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2、交警张某在道路上查处机动车驾驶人王某的违法行为时,应当要求王某出示机动车行驶证,对机动车的类型、颜色、号牌进行核对,并检查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

A. 正确

B. 错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d-f9d1-623e-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9.对房屋出租人的下列行为不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A.  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

B.  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的种类和号码

C.  明知承租人利用用出租房屋进行犯罪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

D.  放任承租人从事噪声扰民的经营项目

解析:题目解析 答案:D 解析:选项 A 提到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涉及到身份证件问题,属于治安管理范畴,应该给予处罚。选项 B 提到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信息,同样涉及到信息登记问题,属于治安管理的内容,应该给予处罚。选项 C 提到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犯罪活动不报告,涉及到犯罪问题,应该报告和协助执法。选项 D 提到放任承租人从事噪声扰民的经营项目,虽然可能影响社区治安,但这是经营活动的范畴,不属于传统的治安管理内容,因此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4a-c6ce-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5、在实践中判断或证明行为人在违反治安管理时的辨认或者控制能力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A.  调查该精神病人是否被人民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  委托具有鉴定资格的人员进行精神疾病鉴定

C.  以多名办案人员的经验认定

D.  以其亲属和邻居的证明材料认定

解析:题目解析 正确答案为AB。 A选项提到了判断行为人是否被法院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可以作为判断辨认或控制能力的一种方法,因为精神病人可能因为其精神状态而被剥夺部分或全部民事行为能力。 B选项中提到了委托具有鉴定资格的人员进行精神疾病鉴定,这是专业的方法,可以确保对行为人精神状态的准确判断。 其他选项中的C和D并未提供实际的专业评估方法,因此选项AB是辨认或控制能力的更可靠方法。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a4-e6bb-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4.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  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B.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C.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D.  其行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

解析:题目解析 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A. 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 B.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C.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D. 其行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 答案: ABC 解析: 必须是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只有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指个体达到刑事法律规定的年龄后,才能承担刑事责任。 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指个体在心智上具备判断是非、辨别罪过的能力,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 行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要求犯罪人的行为是有故意或恶意的。 在此题中,答案中的D未被选中,可能因为虽然故意是一种常见的犯罪主观要素,但并不是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的必备条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bd-eb51-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3.黄某意图杀死张某,当其得知张某当晚在单位值班室值班时,即放火将值班室烧毁,其结果却是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黄某又对李某死亡的主观方面是( )。

A.  间接故意

B.  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解析:题目解析 黄某放火烧毁值班室,本意是杀死张某,但实际上烧死了顶替张某值班的李某。根据刑法的规定,黄某的行为属于直接故意。他直接放火,企图杀死张某,而实际上杀死了另一个人。答案选项B(直接故意)是正确的。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6c-c4f4-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8、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如果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产生了威胁,公安机关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约束时可以使用()。

A.  警绳

B.  脚镣

C.  警棍

D.  约束带

解析: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如果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产生了威胁,公安机关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约束时可以使用()。 答案:AD 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情况,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下可能对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公共安全产生威胁。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对醉酒人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其至酒醒。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警绳(选项A)或者约束带(选项D)等工具来进行约束,以确保其安全和他人的安全。选项B和C(脚镣和警棍)可能过于严厉,不太适用于这种情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8d-0d1e-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2.甲(15周岁)、乙(18周岁)合谋绑架人质,在甲去取赎金时,乙未与甲商量便杀害了人质。几个月后两人又绑架了一名人质,在取到到赎金后,又将人质身上的1000元现金抢走。甲的行为( )。

A.  前后两次均构成绑架罪

B.  前一次无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C.  前一次构成故意杀人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D.  前一次构成绑架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解析:甲(15周岁)、乙(18周岁)合谋绑架人质,在甲去取赎金时,乙未与甲商量便杀害了人质。几个月后两人又绑架了一名人质,在取到到赎金后,又将人质身上的1000元现金抢走。甲的行为( )。 答案: B. 前一次无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解析: 在第一次绑架中,乙单独杀害了人质,甲并没有参与杀人行为。根据法律,甲在这一次的绑架事件中并不承担杀人罪的责任,因为他没有直接参与杀人行为。 在第二次绑架事件中,虽然两人取得了赎金,但他们抢夺了人质身上的1000元现金,构成了抢劫罪。 因此,甲在第一次绑架事件中无罪,而在第二次绑架事件中构成了抢劫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70-f47f-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