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招募录用
>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搜索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148.张某驾驶摩托车行进中,被12周岁的小学生王涛乱扔石子击中面颊。张某捂脸时致车辆失控,将一骑自行车的人撞成重伤。关于张某和王涛刑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张某应承担刑事责任

B、 王涛应承担刑事责任

C、 张某不承担刑事责任

D、 王涛不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CD

解析:题目解析 这道题涉及到刑事责任的界定和因果关系。根据题目描述,张某在被小学生王涛扔石子击中后失控撞伤了一名骑自行车的人。正确的答案是CD。 A选项:张某应承担刑事责任,这是错误的,因为他的失控并不是故意造成的,而是因为被击中脸部导致的。 B选项:王涛应承担刑事责任,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虽然他扔石子导致了事故,但他可能没有预见到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C选项:张某不承担刑事责任,这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失控并没有故意造成,属于意外情况。 D选项:王涛不承担刑事责任,这是正确的,因为虽然他的行为导致了事故,但他可能没有预见到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15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c8-6124-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1.( )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82-e8ef-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1.青年工人甲利用工厂机器自制一把万能钥钥匙。某日,甲利用该万能钥匙企图打开某商户防盗门行窃,由于技艺粗糙,该万能钥匙未能打开防盗门,甲准备离开时被保安抓获,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三角刀。甲的行为(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79-bfc7-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3、对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3f-0b19-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3、治安管理处罚包括:()。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9e-c779-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9、公安民警现场处置违法犯罪行为的适度原则表现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a6-f93f-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5.某市政府机关职员张某,因涉嫌犯间谍罪被立案侦查,后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d7-3a0c-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6、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给予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内,将机动车驾驶证转至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60-87d1-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8.下列案件不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ce-d04a-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5.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c3-31eb-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招募录用
>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148.张某驾驶摩托车行进中,被12周岁的小学生王涛乱扔石子击中面颊。张某捂脸时致车辆失控,将一骑自行车的人撞成重伤。关于张某和王涛刑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有()。

A、 张某应承担刑事责任

B、 王涛应承担刑事责任

C、 张某不承担刑事责任

D、 王涛不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CD

解析:题目解析 这道题涉及到刑事责任的界定和因果关系。根据题目描述,张某在被小学生王涛扔石子击中后失控撞伤了一名骑自行车的人。正确的答案是CD。 A选项:张某应承担刑事责任,这是错误的,因为他的失控并不是故意造成的,而是因为被击中脸部导致的。 B选项:王涛应承担刑事责任,这也是错误的,因为虽然他扔石子导致了事故,但他可能没有预见到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C选项:张某不承担刑事责任,这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失控并没有故意造成,属于意外情况。 D选项:王涛不承担刑事责任,这是正确的,因为虽然他的行为导致了事故,但他可能没有预见到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分享
辅警招聘笔试题库
相关题目
15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B.  贩卖毒品

C.  决水

D.  抢夺

解析:题目解析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根据答案ABC,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卖毒品、决水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说明在这个年龄段,如果犯下以上罪行,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选择这个答案是因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贩卖毒品、决水都属于刑事犯罪,其性质严重,对社会造成危害,需要对犯罪人进行刑事追究。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c8-6124-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1.( )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A.  2人

B.  3人

C.  4人

D.  5人

解析:题目解析 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犯罪组织中所需成员数量的理解。犯罪集团是指在共同实施犯罪活动中,成员之间相对稳定、分工明确的组织形式。通常情况下,犯罪集团需要有一定的成员数量才能维持其组织结构和犯罪活动的正常运作。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这种共同实施犯罪的较为固定组织被定义为犯罪集团,而这种组织至少需要3人以上才能构成。因此,正确答案是 B. 3人。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82-e8ef-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1.青年工人甲利用工厂机器自制一把万能钥钥匙。某日,甲利用该万能钥匙企图打开某商户防盗门行窃,由于技艺粗糙,该万能钥匙未能打开防盗门,甲准备离开时被保安抓获,并在其身上搜出一把三角刀。甲的行为( )。

A.  属于犯罪预备

B.  属于犯罪中止

C.  属于犯罪未遂

D.  不构成犯罪

解析:题目解析 这道题目也涉及刑法中的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概念。甲制作了一把万能钥匙,企图使用它打开商户防盗门行窃,但由于技艺粗糙未能成功,被保安抓获。根据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行停止犯罪行为的情况;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未能达到犯罪目标。在这个情况下,甲使用万能钥匙未能成功打开防盗门,被保安抓获,因此他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79-bfc7-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3、对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

A.  交给见证人

B.  由办案民警保存

C.  附卷备查

D.  交公安机关档案部门保管

解析:题目解析 对扣押的物品,应当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持有人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二份,一份交给持有人,另一份附卷备查。选择C(附卷备查)作为答案是因为在扣押物品时,应当制作清单并将一份交给物品持有人,另一份作为案卷的一部分,以备将来查证和审理。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3f-0b19-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3、治安管理处罚包括:()。

A.  警告、罚款

B.  行政拘留

C.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D.  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解析:题目解析 正确答案为ABCD。这道题目要求选择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解析如下: A选项:警告是一种轻度的治安管理处罚,用于警示违法行为人。 B选项:罚款是一种常见的治安管理处罚,违法行为人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罚款。 C选项: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是一种严重的治安管理处罚,意味着违法行为人失去了特定的经营、活动许可。 D选项: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是一种较严厉的治安管理处罚,将违法行为人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或将其驱逐出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9e-c779-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9、公安民警现场处置违法犯罪行为的适度原则表现为()。

A.  以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

B.  采取的处置措施应当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适应

C.  现场处置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

D.  使用较轻的处置措施足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较重处置措施

解析:公安民警现场处置违法犯罪行为的适度原则表现为()。 答案: ABCD 题目解析: 这道题涉及到公安民警在现场处置违法犯罪行为时应遵循的适度原则。"以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A)意味着在制止犯罪行为时,不应过度使用武力或处置措施,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采取的处置措施应当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适应"(B)意味着处置措施的严重程度应该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相匹配。"现场处置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C)强调了在处置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方法。"使用较轻的处置措施足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较重处置措施"(D)表示如果可以用较轻的措施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就应该避免使用过重的措施,以保护人权和公平。因此,选项 ABCD 都是正确的表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a6-f93f-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5.某市政府机关职员张某,因涉嫌犯间谍罪被立案侦查,后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本案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B.  本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C.  对王某的取保候审应由国家安全机关决定

D.  对王某的取保候审应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解析:题目解析 这道题涉及刑事立案管辖和侦查权的问题。正确答案是C、D。理由如下: C. 对王某的取保候审应由国家安全机关决定,涉及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取保候审的决定由国家安全机关决定。 D. 对王某的取保候审应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执行取保候审决定的机关应为国家安全机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d7-3a0c-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6、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给予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后()内,将机动车驾驶证转至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A.  二日

B.  三日

C.  五日

D.  十五日

解析:题目解析 题目要求在给予非本辖区机动车驾驶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后,将机动车驾驶证转至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时限是多久。正确答案为选项 D. 十五日。这是因为根据规定,驾驶人在被吊销驾驶证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将驾驶证转交至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3-0d60-87d1-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8.下列案件不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有()。

A.  韩国驻中国大使馆司机甲在我国打伤中国公民乙一案

B.  菲律宾商人丙在北京某酒店打伤美国商人戊一案

C.  泰国驻昆明领事馆外交人员在昆明交通肇事一案

D.  法国游客在上海被中国公民丁打伤一案

解析:题目解析 这道题涉及国际关系和外交法律。选择不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案件,主要考虑的是哪些案件可能不涉及外交豁免权或不适合通过外交渠道解决。根据选项分析: A. 韩国驻中国大使馆司机甲在我国打伤中国公民乙一案 - 这涉及外交人员的行为,通常可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B. 菲律宾商人丙在北京某酒店打伤美国商人戊一案 - 这涉及外国人在中国的纯民事纠纷,一般不需要外交途径。 C. 泰国驻昆明领事馆外交人员在昆明交通肇事一案 - 这是外交人员在中国境内的事故,可能涉及外交豁免权,需要外交途径解决。 D. 法国游客在上海被中国公民丁打伤一案 - 这是两个普通人之间的纠纷,一般不需要外交途径。 因此,不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案件是B和D,所以答案选项为AB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ce-d04a-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5.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A.  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B.  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可能属于意外事件

D.  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解析:题目解析 根据题目描述,甲误认为乙实施了紧急的不法侵害,因此对乙实行了防卫行为,导致乙死亡。然而,后来证实乙的行为并没有构成不法侵害。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可能属于过失致人死亡罪,因为甲的防卫行为是在错误的认知下进行的,而不是基于真实的不法侵害。因此,正确答案是BC,即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4d97-74c3-31eb-c0a9-fafed6b88d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