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在校教育
>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
搜索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09、下列句子中划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许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B、 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C、 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千百年来,他以集忠诚和智慧于一身而备受人们的推崇。

D、 任何人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相比,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答案:A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
5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20-30d0-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下列四个诗句,能与”五更鼓角声悲壮”组成对偶句的一句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13-3f6e-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四)《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隔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7-3bae-5548-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7、下列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29-b631-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3f-5290-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38、”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42-d180-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九)《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7-3bb2-926b-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4、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相应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①()有生花妙笔,()难述说出极光的神采、气质、秉性脾气于万一。②在中低纬地区,()是近赤道区域,很少出现极光,但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③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④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24-977d-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九)《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觉、()觉和()觉上写出了故都之秋()的特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7-3bb1-9ae4-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下列对联的题写处所和所咏人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14-06de-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在校教育
>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

109、下列句子中划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成为许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B、 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C、 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千百年来,他以集忠诚和智慧于一身而备受人们的推崇。

D、 任何人的成绩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相比,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答案:A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
相关题目
53、下列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这几首乐曲是他的早期作品,当然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等量齐观。

B.  有的城市缺乏统一规划,经营出租汽车的单位太多,显然供不应求。

C.  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D.  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的程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20-30d0-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下列四个诗句,能与”五更鼓角声悲壮”组成对偶句的一句是()。

A.  二月山城未见花

B.  三山半落青天外

C.  三峡星河影动摇

D.  万方多难此登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13-3f6e-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四)《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隔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7-3bae-5548-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7、下列人物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  柳宗元

B.  欧阳修

C.  陶渊明

D.  曾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29-b631-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当代诗人徐志摩。剑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是诗人曾经留学的地方。

B.  《我爱你,中国》是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的一首爱国歌曲,饱含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

C.  在《天路》这首歌中,作者通过青青的”牧场”,飞翔的”神鹰”等等意象,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民族团结的向往。

D.  ”诗言志,歌咏言”,诗歌具有抒情性、音乐性、语言高度凝练并富于形象性等特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3f-5290-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38、”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把玛蒂尔德的不幸遭遇归结为偶然发生的细小事件,是作者世界观的局限性。

B.  作者对玛蒂尔德因失项链被”败坏”而愤愤不平。

C.  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D.  作者通过对整个事件的评论来否定资产阶级上流社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42-d180-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九)《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7-3bb2-926b-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4、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相应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①()有生花妙笔,()难述说出极光的神采、气质、秉性脾气于万一。②在中低纬地区,()是近赤道区域,很少出现极光,但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③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④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A.  ①即使也②尤其③甚至④以及

B.  ①虽然但②甚至③尤其④以及

C.  ①虽然但②尤其③甚至④甚至

D.  ①即使也②甚至③尤其④甚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24-977d-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九)《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1、”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觉、()觉和()觉上写出了故都之秋()的特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7-3bb1-9ae4-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下列对联的题写处所和所咏人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  祠堂屈原

B.  庙宇贾谊

C.  庙宇屈原

D.  祠堂贾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23e04-ed14-06de-c0cb-74c63d66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