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36、【问答题】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答案:答案: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有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写,如诗歌前八句对汉唐时期急如兵火、死者相望于道的送荔枝场面极尽铺排描绘,以十分鲜明的形象,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具体的印象。但作者不就事论事,而用”君不见”三字把叹荔枝引到叹茶叶、叹牡丹上,由历史的揭露转入现实的批判,讽刺与批判的锋芒直指上层,语带讽刺,使人警醒。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2、【单选题】梅尧臣《汝坟贫女》写现实故事,借用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d6-1809-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5、【多选题】《板桥题画》中论及的竹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9d-6ac0-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单选题】董解元《白马解围》”相国夫人,怕伊不信自家说,‘请宽尊抱,是须休把两眉结。’”中,”自家”指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22-66d0-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单选题】《君道》一文开头就提出”古之有天下者”,相接的一句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4-fa34-49ec-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9、【问答题】简述刘基《楚人养狙》在情节设计方面让小狙发动反抗的思想意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ff-ebbc-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2、【单选题】方苞《狱中杂记》”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质”的意思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a-570f-46ad-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单选题】柳永《玉蝴蝶》中,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句子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7-ac7a-a36a-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单选题】王安石《明妃曲》:”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此处”君王”是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2d-1703-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5、【单选题】《圆圆曲》中”红颜流落非吾恋”的”吾”是指()。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b-a886-eaa9-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3、【单选题】袁宏道《虎丘记》中,引发作者”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感慨的现象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2-38c1-4d34-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文学知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题目内容
(
简答题
)
手机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36、【问答题】为何说苏轼《荔枝叹》一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答案:答案: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有一系列生动的场景描写,如诗歌前八句对汉唐时期急如兵火、死者相望于道的送荔枝场面极尽铺排描绘,以十分鲜明的形象,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具体的印象。但作者不就事论事,而用”君不见”三字把叹荔枝引到叹茶叶、叹牡丹上,由历史的揭露转入现实的批判,讽刺与批判的锋芒直指上层,语带讽刺,使人警醒。

分享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相关题目
2、【单选题】梅尧臣《汝坟贫女》写现实故事,借用的是

A.  《诗经》旧题

B.  汉诗旧题

C.  乐府旧题

D.  唐诗旧题

解析:解析:梅尧臣《汝坟贫女》是采用《诗经》的”十三国风”中陈风的《汝坟》旧题,写的是一位在汝坟上采桑养蚕的贫女,她在汝河两岸辛勤地劳作,却要承受着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这首诗通过描绘贫女的勤劳和艰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公,表达了诗人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因此,梅尧臣《汝坟贫女》写现实故事,借用的是《诗经》旧题”汝坟”。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d6-1809-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5、【多选题】《板桥题画》中论及的竹有

A.  胸中之竹

B.  山中之竹

C.  眼中之竹

D.  盆中之竹

E.  手中之竹

解析:解析:《板桥题画》对”眼中之竹”(竹的自然形态)、”胸中之竹”(酝酿中的竹的审美意象)、”手中之竹”(画稿上竹子的艺术形象)的看法,巧妙论述了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需高于生活的重要命题。本题选ACE。P310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4-609d-6ac0-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单选题】董解元《白马解围》”相国夫人,怕伊不信自家说,‘请宽尊抱,是须休把两眉结。’”中,”自家”指的是

A.  红娘

B.  张生

C.  白马将军

D.  寺院长老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6-fd22-66d0-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单选题】《君道》一文开头就提出”古之有天下者”,相接的一句是

A.  以为大不得已

B.  而后世以为乐

C.  为分而严、为位而尊

D.  惧人夺其位

解析:解析: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4-fa34-49ec-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9、【问答题】简述刘基《楚人养狙》在情节设计方面让小狙发动反抗的思想意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b0a-56ff-ebbc-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2、【单选题】方苞《狱中杂记》”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质”的意思是

A.  抵押

B.  质问

C.  挤压

D.  重量

解析:解析:”质其首”意思是留其头作为抵押以勒索钱财。故此处的”质”是抵押的意思。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a-570f-46ad-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单选题】柳永《玉蝴蝶》中,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句子是

A.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

B.  指暮天、空识归航

C.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D.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解析:解析:”指暮天、空识归航”典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d7-ac7a-a36a-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单选题】王安石《明妃曲》:”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此处”君王”是指

A.  汉武帝

B.  汉文帝

C.  汉献帝

D.  汉元帝

解析:解析:君王:指汉元帝刘爽。P56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8-222d-1703-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5、【单选题】《圆圆曲》中”红颜流落非吾恋”的”吾”是指()。

A.  吴三桂

B.  陈圆蹒

C.  李自成

D.  母弘遇

解析:解析:吴伟业的《圆圆曲》是描写吴三桂屯兵汉中的事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b-a886-eaa9-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3、【单选题】袁宏道《虎丘记》中,引发作者”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感慨的现象是

A.  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B.  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C.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

D.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解析:解析:《虎丘记》第四段作者以自己游虎丘的经历和感想总束全文。书中原文为”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09af2-38c1-4d34-c0f0-9b9ce9a831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